最近做一個勘察項目的土工試驗,試驗結果顯示,某一層土為粘土,可根據現場編錄及試驗前的觀察,都認為這一層土為淤泥,且當地經驗顯示,該位置也確實存在一層淤泥,土工試驗結果中,天然含水率、空隙比及液限都較經驗值低,而其他力學參數則較為正常。根據試驗結果,這一層土該判斷為粘土,因為這一層土的天然含水量小于液限,但是根據經驗及對土的觀察,又認為這一層土應該是淤泥。論壇中也有人提出,不一定黑色的圖就是淤泥,可是該如何正確對待這一層土呢,說它是粘土,會不會在審圖時判斷為錯誤,更為重要的是,在以后施工過程中,如果甲方開挖后發現這一層土,且認為是淤泥,我們該如何處理呢?
這家伙很懶,沒有個性簽名!2013-12-03
建議 重溫“淤泥”的概念:3個限制條件。
若取樣、送樣、試驗等均正常,定名為黏土未嘗不可。只是不清楚該土層的實際狀態(流塑?軟塑?),如要規避業主的糾結,在不存在概念性錯誤前提下,建議在黏土前以其狀態作修飾。
這家伙很懶,沒有個性簽名!2012-12-26
個人意見:
1、淤泥指的是在靜水和緩慢的流水環境中沉積并含有機質的細粒土。
其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當天然孔隙比大于1.5時為淤泥;當天然孔隙比小于1.5而大于1.0時,稱淤泥質土。
2、粘性土塑性指數一般大于10,粘土大于17;
3、分析顆粒粒徑。
這家伙很懶,沒有個性簽名!2013-11-15
為安全起見,遵照地區經驗,并結合現場定名,建議定位淤泥或淤泥質土。要考慮取樣是否及時、取樣后到開土期間,含水量都會發生變化,實際上土樣很難保持天然狀態。特別是在有地下室的項目中,深基坑開挖與支護范圍內的土體的指標的選取會決定支護的成敗,如果實際上是軟土層,而把它確定為一般粘性土,后果會很嚴重。
如果開挖后發現時淤泥或淤泥質土,而且在這個位置恰好又有鉆孔控制,那就現場取樣重新進行試驗進一步確定,如果出現了險情,就采取注漿加固補強、錨桿等應急措施。
這家伙很懶,沒有個性簽名!2013-12-20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了解土層性質的基礎上,因地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