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路基是公路勘察設計的重點之一,貴州地區具有典型的卡斯特地貌,巖溶發育,如何準確獲取巖溶的分布范圍、類型及埋深,對公路設計具有重要意義,目前比較成熟的方法有物探+勘探驗證。本文通過貴州某公路巖溶路段物探布線、成果解譯、鉆孔驗證及處治方案等步驟對巖溶路基勘察設計做全流程的簡易展現,希望對同行有一定的幫助和借鑒意義。
一、工程概況
本項目位于黔西南,路線走廊帶巖溶發育,地層巖性主要為中~微風化灰巖,部分河谷路段表層有厚層粉質粘土,地表植被發育,沿線水稻田分布廣泛。公路為二級公路,設計時速40km/h,路基寬度8.5m。
二、物探布線
本次采用高密度電法,對可能存在巖溶區的路段布線原則為:
對表層有厚層粉質粘土(下伏灰巖)的路段,路基中線布設一條測線;
對基巖出露,溶槽、溶孔、溶洞等發育的路段,路基左右邊線各布一條測線。
三、物探成果解譯
本次選取K8+220~K8+800段典型路段進行解譯。
K8+220~K8+800段:該段地表存在溶槽和溶孔,采用路基左右邊線各布設一條測線的方案。
現場基巖出露,存在溶槽
路基右線物探縱向剖面圖
路基左線物探縱向剖面圖
從現場調查看,該路段地表溶槽和溶孔發育,地下可能存在溶洞;根據物探成果,左右測線均在K8+560~K8+610路段地表以下約30m范圍內電阻率明顯低于周邊同層位的巖土體,初步確定該路段存在較大的溶洞或者巖體破碎。
四、鉆探驗證
本次在K8+585路線中心處鉆孔進行驗證物探成果,鉆探結果表明,該段地下巖性主要為強~中風化礫狀灰巖,結構構造破碎,存在較小的溶孔,不存在較大的孔洞。
驗證鉆孔柱狀圖
五、路基設計
經過物探和鉆孔驗證,該段巖溶地表存在淺層溶槽,地下存在細小溶孔,不存在大型溶洞或地下暗河,路線不需要繞避,在施工過程中,需要對淺層溶槽采用片石回填處理。
六、結語
巖溶地區勘察設計既要考慮經濟,也要考慮安全,物探+鉆孔驗證是較為成熟的勘察方法,只要能夠按部就班進行勘察設計,就能避免后期出現調線等大的返工。
我有話說
全部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