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創新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質培養過程中,教育和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構建創新能力的基礎,工科大學生作為未來的工程師通常以施工、設計、咨詢、科研的形式服務于社會,因此具體到土木工程類大學生的教育問題而言應培養其堅實的理論基礎、較強的工程意識、概念和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畢業設計作為大學教育的最終環節,是對大學生基礎知識掌握程度、靈活應用能力以及介入工程實踐的全面考察和培養。按照相關的規定畢業設計需占時15~17周[1]。如何利用這段時間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確定合適的題目是畢業設計的第一步工作。
土木工程類畢業設計題目的確定應盡量結合工程實踐,以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獨立思考鉆研能力為主要出發點,題目的選擇應適應大學教育由傳統的灌輸型向研究型的轉變。
1 設計題目的深度和廣度問題
作為大學生的畢業題目、應該具備一定的深度和廣度從而達到教學目的。但是畢業設計的深度和廣度問題應該予以綜合考慮以適應大學階段教育的實際情況。
1.1 畢業設計的深度要求
畢業設計的深度應符合教學培養大綱中的規定:以考查學生是否具備綜合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獨立完成設計為基本要求。在設計題目中應考慮添加部分新內容,以培養和鍛煉學生的自學、獨立鉆研能力,但是此類新內容一方面不宜太多、另一方面難度應該適宜,應以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通過自己努力能夠完成為宜。在近年來的教學工作中發現部分指導老師所出的題目明顯超出了大學階段的培養目標,例如將設計組同學分工后直接從事科研課題工作,由于缺乏基本的理論基礎和鍛煉,盡管老師和學生都很努力但是教學效果很不理想。
1.2 設計題目的廣度要求
應盡量涵蓋學生所學專業內容。大學教育屬于職業教育,是某個行業完整的知識體系的體現,因此在畢業設計題目中應充分考慮該特點以圍繞學生所學的專業為中心,在設計題目要求上力求全面。如某個土木工程畢業設計題目的中心問題是邊坡的支擋結構設計,但要求學生在畢業設計過程中圍繞基本理論、邊坡治理的主要方法、支擋結構選型、基本施工措施、質量監測措施等方面均予以分析,目的是對照完整的工程過程讓學生對工程實踐具有一個全面的認識。
2 設計題目的更新問題
由于土木工程專業為一個傳統性的行業,其發展更新不如信息類專業迅速,反映在畢業設計上就是新題目、新內容少,進而導致了學生缺乏創新興趣和鉆研精神。
2.1 土木工程設計專業原因
由于土木工程自身的特點,主要劃分為了建筑、橋梁、地下、巖土、隧道、水工等傳統行業,設計題目主要圍繞各個專業方向而展開,從而出現了設計題目常年不變的情況,有的畢業設計只是每年對參數予以修改,自然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選題過程中對此也有所反映。
2.2 教師角度的要求
從教師角度而言沒有及時跟蹤本專業新發展,如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的應用等等;或者沒有將上述內容帶入到畢業設計的指導工作中來。對此在教學安排上要求教師必須保證畢業設計題目的更新率,既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也促進了教師隊伍業務水平的提高。
3 對既有知識的考查和創新能力培養相結合的問題
畢業設計應建立在學生所學習的課程基礎之上的,是對學生既往知識學習累積的考察。在畢業設計的題目選擇、設計構思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專業的教學大綱安排中所學習過的課程有的放矢的進行。只有建立在學生所學習知識基礎之上的設計題目學生才能有興趣參加和完成,也有利于畢業設計指導老師開展設計指導工作。
創新意識已經深入到了高等教育各個環節:“創新教育不僅僅是教育方法的改革或教育內容的增減,而是教育功能上的重新定位,是帶有全面性、結構性的教育革新和教育發展的價值追求”[2]。創新教育是一種以開創性個性為培養目標,以人的綜合素質的全面開發為基礎,以提升個體生命質量為宗旨,全面提高民族素質和競爭力的教育[3]。
畢業設計本身就具有緊密結合工程實踐、鍛煉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特點,因此畢業設計是實現創新教育的一個關鍵性環節,具備其它教學過程所不具備的綜合考察學生實際工作能力的特點,因此在畢業設計過程中培養和鍛煉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不僅僅是個設計深度、廣度的問題、而是具備自身獨有的特點,可通過如下方法來實現:
3.1 結合學生興趣,將部分科研課題內容作為畢業設計題目
當前有相當部分的大學生畢業后直接考取研究生深造,該部分同學及其它部分同學對參與科研課題具有明顯的興趣,將科研課題中的部分內容作為設計題目可顯著鍛煉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培養學生自學、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對相關文獻資料的檢索利用,培養了學生的研究方法和能力。但在此處應考慮大學生的實際知識水平和應用能力,從而確保畢業設計題目的可行性。
3.2 因勢利導、細化設計題目內容,鍛煉學生的獨立鉆研創新能力
在土木工程類大學生畢業設計過程中,多按照專業特點劃分為設計組進行,每個設計組均有一個統一的大題目。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在一個大的題目下可以予以相應的細化,爭取每人一題而不是簡單的參數變化,從而鍛煉了學生的獨立鉆研創新能力。以某橋梁設計題目為例,設計組6名同學均為多跨連續梁、不同的只是跨度和車道數等參數不同,結果出來的設計內容基本一致,很不利于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與之相反的某個建筑結構設計組,教師劃分為了砌體混合結構、框架結構、框剪結構、CL體系、剪力墻結構等不同的具體設計內容,明顯鍛煉了學生的獨立鉆研能力[4]。
4 結語
本文針對土木工程類大學生的畢業設計問題,從設計題目的深度、廣度要求;題目的更新;如何在畢業設計中將考察基礎知識和培養創新能力相結合三個不同的角度進行了分析。為從事相關教育工作的老師提供了參考。
我有話說
全部評論(10)
頂(0) |踩(0) |點評(0)
頂(0) |踩(0) |點評(0)
頂(0) |踩(0) |點評(0)
頂(0) |踩(0) |點評(0)
頂(0) |踩(0) |點評(0)
頂(0) |踩(0) |點評(0)
頂(0) |踩(0) |點評(0)
頂(0) |踩(0) |點評(0)
頂(0) |踩(0) |點評(0)
頂(0) |踩(0) |點評(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