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題目的原題如上,對其解答過程及結果可見武威等老師所發布的官方解答,在考完后有不少人對解答有所爭議,故我從土體凍脹基本機理角度進行了分析闡述,具體如下。
1 從《工程地質手冊》到《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11以及《凍土工程地質勘察規范》(GB50324--2001)、《凍土地區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對凍脹性的考慮都是一致的:即凍脹等級分為5級,從1到5級對應的凍脹類別依次為“不凍脹、弱凍脹、凍脹、強凍脹、特強凍脹”,相應的平均凍脹率也依次提高,故按照條文注釋“Ip>22降低一級”,應該為“凍脹”。
2 從粘性土的凍結形成機理來分析:凍土的形成與粘性土中水的存在形式以及補給條件密切相關;若粘性土中無自由水、弱結合水,以及毛細水補給通道不暢均會導致凍脹性的降低,在粘性土中,由于土顆粒的帶電性而形成了“雙電層”,在初始凍結后電場不平衡,從而通過毛細通道將其它區域的水遷移過來。也就是說粘性土的凍脹是與土顆粒的吸附結合水能力和周圍水的補給遷移能力相關的。
塑性指數越大,反映了土中顆粒吸附結合水能力越大,從而減緩了土中水凍結的形成與發展;同時,塑性指數越大其吸附的結合水膜較厚,也降低了黏土顆粒之間的水遷移、聚集。由上述兩點均可看到Ip增大到一定程度后會降低土體的凍脹性。
3 若粘性土中含水率較低,也存在Ip較大時由于含水率較低而結合水層較?。ㄒ詮娊Y合水為主,基本無弱結合水)導致吸附水能力較強、毛細水通道順暢的現象,從而使得凍脹性有所增加的情況;但在本題中,含水率大于塑限,故明顯不屬于該種情況。
綜上所述,本題應將土的凍脹性降低為“凍脹”。
我有話說
全部評論(8)
頂(0) |踩(0) |點評(0)
頂(0) |踩(0) |點評(0)
頂(0) |踩(0) |點評(0)
頂(0) |踩(0) |點評(0)
頂(0) |踩(0) |點評(0)
頂(0) |踩(0) |點評(0)
頂(0) |踩(0) |點評(0)
頂(0) |踩(0) |點評(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