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隨著某國際水電站工程的導流洞開挖順利貫通,該導流洞全長245米,寬4.2米,高6.1米,屬中型斷面洞型,一次性成型貫通,中心軸偏差不到4毫米。245米,它不是一條普通的路,它是一個高度,是一個難度,是一個市場。為了達到這個高度,為了穿越這個難度,為了贏得這個市場,項目部劈荊斬棘,戰勝了一個個困難,解決了一個個難題,一路前行。在這順利的背后卻揭示了許多的國外水電市場的弊端。
一、勞務管理難
由于項目所在地是地處南非國土上的一個島國,曾經是英國殖民地,受其政治、文化的影響,勞務的自我保護意識、人權意識、法律維權意識都比較強。但大多數人的受教育程度與勞動技能卻相對低下,人格極度敏感、自尊。而且工會組織勢力強大,罷工的火山隨時都可能爆發。所以不能用國內管理勞務的固定思維與方式來管理勞務。在國內,245米的導流洞,采取分包方式,一個月就可能拿下。但是在該項目上,要自己組建開挖隊伍、從“零技能”開始培訓開挖人員。因為在這里不但招聘不到現成的開挖熟練工,而且招來的勞務還是一些“‘二無’、‘四不’”人員。即:無文化,無技術;不懂英語,不愿加班,不愿“兼職”,不能輕易解聘、開除。
勞務沒文化,領悟能力差,技術掌握慢。他們90%以上的人沒見過人工隧洞、沒有見過手風鉆機與空壓機,99%的人沒有見過炸藥。對于這些招來的操作手們,我們必須全部從“零”技術開始培訓,導流洞成了他們的技能培訓學校。首先教他們認識手風鉆機、認識炸藥,然后再教他們操作鉆機,裝藥爆破;最后手把手地教他們組裝鉆機、鉆機清洗加油、連接供風管路;直到他們熟練掌握鉆鑿垂直炮孔、水平炮孔等技術。
不懂英語,手勢、肢體語言成了主要交流方式,但他們卻時常理解錯誤,造成鉆孔打不到位,或打不正、不夠深度等。
當地勞務逢周末、節假日必休、不愿加班的生活方式,也使工期大受制約。
二、一紙批文求得難
要爆破就得有:爆破許可證、炸藥儲存許可證、炸藥運輸許可證。這三證在國內也要,并不稀奇。然而,在項目所在國卻是一證難求。首先當地政府不承認中國的爆破許可證,必須辦理當地爆破許可證。項目部從2011年底首批人員進場起,就開始申請辦理這三證,經歷了漫長的協調、考察、考核、審批等馬拉松式的艱辛過程,直到2012年8月底才拿到爆破許可證,9月底炸藥儲存許可證才批下來,炸藥運輸許可證則直到10月份才辦好。當地政府辦事效率很低,部門聯合辦事,更難協調,效率更加低下。在國內只需一兩個星期就可搞定的三個證,在本項目上足足用了大半年的時間才辦好。
等證件辦好了,還有個攔路虎:根據合同要求,在爆破施工前,對周邊三個村距爆破點800米以內的建筑物室內外現狀,進行拍攝摸底、登記存檔,以備爆破損壞索賠;
三、市場物資供應難
原以為有了“三證”,有了爆破設計批準文件,就可以進行合法爆破施工了。誰曾想到新的問題又來了:在該國買不到炸藥!沒有炸藥和非電雷管,就用導爆索和繼爆管代替。然而,導爆索和繼爆管的爆破效果不好,進度非常小,每次只能放兩排炮孔,進度也只有幾十厘米。如此速度,何年何月才能把洞子打通?唯一的辦法是從其他國家進口炸藥和雷管。然而周邊國家都是賣方市場,要購買炸藥,必須先全額付款到帳后,生產商再根據訂貨單生產。因此,因炸藥缺貨而嚴重地影響了導流洞的開挖進度。
四、砂巖地質結構開挖難
全長245米的導流洞,均為堅硬的砂巖地質結構。開挖初期,因開挖斷面寬4.2米,高6.1米,不利于采用楔形掏槽爆破,導致爆破鉆孔深度受到限制;當炸藥雷管進場后,才開始使用光面控制爆破,4.2*6.1的斷面,每天要鉆90多個炮眼,一般周邊一圈為40個炮眼,中間55個炮眼,每個炮眼用2.5米長的釬桿鉆2.3米深,耗時10分鐘左右。每次爆破深度在2米左右,進、出口每天進度在4米左右。所以,使用光面控制爆破,大大地加快了進度。然而按照合同規定,晚上和周末不準爆破,這一規定使項目部無法連續的組織施工。
這些擺在國際水電工程眼前的諸多苦難,時刻在困擾著國際水電工程的發展和壯大。

我有話說
全部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