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zvdzb"><nobr id="zvdzb"></nobr></form>
    <address id="zvdzb"></address>

    <address id="zvdzb"><listing id="zvdzb"><menuitem id="zvdzb"></menuitem></listing></address>
    <address id="zvdzb"><address id="zvdzb"></address></address><noframes id="zvdzb">
    <listing id="zvdzb"><listing id="zvdzb"><cite id="zvdzb"></cite></listing></listing>

    <form id="zvdzb"><nobr id="zvdzb"></nobr></form><form id="zvdzb"><nobr id="zvdzb"><progress id="zvdzb"></progress></nobr></form>

    <address id="zvdzb"><th id="zvdzb"><meter id="zvdzb"></meter></th></address>

    關于基坑設計中的一些思考

    2014-08-04 11:01  來源:巖土網  閱讀:3648
    最近,參加工作后設計的第一個基坑圍護結構正式出圖了,結合工程實踐以及設計過程中的一些問題,來跟巖土網做個匯報。由于我在基坑工程設計方面才剛剛入門,還只是一個小學生,希望專家們多提寶貴意見。

    最近,參加工作后設計的第一個基坑圍護結構正式出圖了,結合工程實踐以及設計過程中的一些問題,來跟巖土網做個匯報。由于我在基坑工程設計方面才剛剛入門,還只是一個小學生,希望專家們多提寶貴意見。

    一、勘察

    在網站上經常見到有網友在抱怨業主不重視勘察,這確實也是目前的工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但其實實際工程中,勘察的錢是最不應該省的。由于業主的不重視,不愿意在勘察上花錢,從而導致勘察過程中深度不夠,提供的設計參數趨于保守。這樣一來,雖然在勘察上的價錢是省下了,但是在下一階段的設計中,需要的投資要大得多。此外,由于在基坑設計中,圍護樁或者地連墻的配筋是根據彎矩包絡圖確定,而彎矩包絡圖的分布形態受不同土層m值的分布形式影響較大。因此,如果某一層土參數選取比偏小較多的話,有可能導致計算所得彎矩包絡圖與實際情況相差較大,從而導致個別鋼筋截斷位置處配筋不足。

    二、水土分算與水土合算

    水土分算與水土合算是大家一直在討論的問題,我的理解十分有限,在這里只說說我在設計中碰到的問題。

    在設計過程中,由于基坑位置位于一級階地,地層分布從下到上為基巖、粉細砂層、粘土層。其中基巖埋深約50m,粉細砂層頂面埋深約20m,在粉細砂層與粘土層中間分布有8m左右的互層土。根據地勘報告,該層土水平與豎直向的滲透性都很強,但強度指標只有總應力指標,這樣的話,到底是該采用水土分算還是水土合算呢?

    在施工圖審查過程中,有專家提出所有土層均需采用水土合算,然后采用總應力指標。個人認為,目前勘察中提供的參數多為固結快剪,透水性強的土的固結快剪指標與有效應力指標更為接近,此時如果采用水土合算與總應力指標的話,將低估了水壓力,從而導致圍護結構安全度不夠。

    三、基坑降水

    近來,由于地鐵基坑施工過程中降水引起的周邊建構筑物沉降的糾紛常見于新聞報導。從現有工程反饋來看,降水引起的沉降實測值要遠大于根據相關規范方法采用的計算值。關于基坑降水引起的沉降計算中,個人有幾個問題:一是上層粘土層中的水是否降低?有效應力增加的部位是否只有承壓水層對應的地層?目前計算中是多取至承壓水水頭高度對應的水頭處;二是是否應該考慮地下水頭的季節性變化?個人認為地下水頭的季節性變化深度范圍內的土體固結已經完成,在降水引起的沉降計算中應予以扣除;三是在考慮建構筑物影響時,建筑物引起的應力是應該作為土體自重應力還是附加應力?個人認為,如果建筑物修建時間長,土體固結已經完成,那應該作為土體原有的自重應力,反之則作為附加應力參與計算,但又如果確定呢?

    目前很多基坑降水施工是采用總價包干。這樣進行方案比選時經濟性指標中降水費用過低,并且由于計算沉降值偏小,從而導致在落底與降水方案對比中建設單位均趨于選擇降水方案。

    四、圍護結構的抗連續倒塌性

    目前,基坑工程失事多是由于某一個構件發生破壞從而導致整個基坑整體倒塌。在現在的房屋設計中,防連續倒塌設計已經作為概念設計的要求正式寫進規范了。那么在基坑設計中,是否也可以通過一些手段來避免某一構件的破壞而導致基坑整體失穩呢?尤其是一些比較重要的構件。

    以上是在基坑設計中的一些問題,在這里向網站上的各位專家請教,歡迎大家討論,謝謝!

    (2)
    (9)

    我有話說

    全部評論(10)

    • liupengjun發表于 08月17日 02:50這家伙很懶,沒有個性簽名!
    • 很好的資料
    點評:
    • guanhong發表于 08月13日 19:12這家伙很懶,沒有個性簽名!
    • 很有參考價值
    點評:
    • 歡051641發表于 08月13日 14:41這家伙很懶,沒有個性簽名!
    • 經驗之談
    點評:
    • 15866938943發表于 08月12日 09:45這家伙很懶,沒有個性簽名!
    • 寫的還不錯
    點評:
    • nmdnbc發表于 08月11日 10:40這家伙很懶,沒有個性簽名!
    • 現在有基坑的,室內試驗都是要求做三軸的,而且您說的細砂層,不知道您取的是原裝樣還是擾動樣,個人認為能在細砂層里面取到原裝樣的勘察單位是非常牛逼了,個人覺得細砂層的技術指標,原位測試要比室內試驗的數據要適用些。還有基坑降水的問題,基坑降水有很多種方法,您說的基坑沉降實測值過大是否跟基坑降水的方法有關。把已有建筑物底下的水抽走了,沒有回灌,那肯定對建筑物有影響,也增加基坑周圍土體上部的應力
    點評:
    • dv3000發表于 08月09日 20:49這家伙很懶,沒有個性簽名!
    • 看不懂
    點評:
    • liuguoliang發表于 08月08日 14:12這家伙很懶,沒有個性簽名!
    • 作者有自己的見解很好,現在還看不懂
    點評:
    • 吳明發表于 08月05日 14:54        
    • 如果能列出公式就好了
    點評:
    • 第四季冰川發表于 08月05日 10:59這家伙很懶,沒有個性簽名!
    • 不知道,不曉得,不明白
    點評:
    • doublewes發表于 08月04日 15:07這家伙很懶,沒有個性簽名!
    • 神啊,小學生水平的評論員,這檔次也忒那啥了
    nhq198發表于08月04日 15:49

    每一位專家也是從初級開始的,探討交流嘛,不分級的。

    doublewes發表于08月05日 10:50

    誰能告訴我“評論員”是什么,是干什么的,是不是我這小學都沒畢業的也可以是評論員,建議巖土網規范管理評論員的申請和審批制度,如果隨便誰都能成為評論員,這是個什么概念,請重新定位下評論員是什么??!期待……

    doublewes發表于08月05日 10:51

    簡單點說,應該就是寧缺毋濫吧

    liuyuantumu發表于08月05日 14:19

    由于本人接觸基坑方面的時間較短,可能確實對基坑方面的理解不夠,還愿您多賜教!可能上面所提問題確實比較淺,如砂性土的水土分算與合算問題。但就是這樣的問題,在施工圖審查時有專家提出了與規范不同意見,在此放出來只是希望大家探討。至于基坑降水引起的沉降分析,或許您覺得確實是個小問題,可在我所在城市里,有很多基坑的地連墻的深度是由降水引起的沉降大小來進行控制的,但是沉降計算值與后期施工實測值相差十分大,所以我想把這個問題擺出來也是有意義的。至于您質疑我拉低了評論員的水平,我確實十分遺憾,也在這里向網站、向所有的其他評論員道歉。

    doublewes發表于08月06日 10:09

    抱歉,我說的是巖土網,不是說你個人,象這種文章可以發論壇去討論,不要發什么評論員文章了,求過

    舟山巖土發表于08月13日 17:03

    挺好的,確實是實際基坑設計中經常出現的問題,一定要多么“高大上”的問題才能發評論?

    tang330_0發表于08月26日 17:10

    評論是討論吧,各有各觀點,大道至簡。能把復雜的東西簡單理解,那不是挺好的么

    點評:

    劉源

    劉源+加關注被關注:1967訪問量:30460
    碩士
    TA的評論分類經驗心得(2)行業觀察(1)熱點解讀(0)巖土雜談(1)
    TA發表的最新評論
    關于基坑設計中的一些思考
    最近,參加工作后設計的第一個基坑圍護結構正式出圖了,結合工程實踐以及設計
    閱讀(3647)2014-08-04
    盾構掘進載荷特性及管片施工期上浮規律研究(摘要)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盾構隧道在我國需求越來越大。盾構法因其獨有的特點,
    閱讀(2337)2013-12-30
    淺談數值計算在工程設計中的應用
    近年來,隨著計算機技術及巖土工程數值計算理論的發展,數值計算在巖土工程中
    閱讀(4464)2013-11-21
    最新關注TA的人1967人關注
    han_aihan_ai1767924757217679247572qwerty_ionqwerty_ionwww_516www_516182995127918299512791898349447718983494477jcs1333jcs133318374706151837470615zzs6868zzs6868tmacluantmacluanwhj001whj00124019552182401955218178999909178999909heyuxiheyuxihuangyong黃勇huangyong黃勇fujianjlfujianjl1364224573713642245737lre521123lre5211231878850765718788507657鄧工鄧工y13458588760y134585887601829666154218296661542SinkooSinkooGuyaluGuyalu
    掃一掃,關注微信
    两个男生在宿舍互口爽
      <form id="zvdzb"><nobr id="zvdzb"></nobr></form>
      <address id="zvdzb"></address>

      <address id="zvdzb"><listing id="zvdzb"><menuitem id="zvdzb"></menuitem></listing></address>
      <address id="zvdzb"><address id="zvdzb"></address></address><noframes id="zvdzb">
      <listing id="zvdzb"><listing id="zvdzb"><cite id="zvdzb"></cite></listing></listing>

      <form id="zvdzb"><nobr id="zvdzb"></nobr></form><form id="zvdzb"><nobr id="zvdzb"><progress id="zvdzb"></progress></nobr></form>

      <address id="zvdzb"><th id="zvdzb"><meter id="zvdzb"></meter></th></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