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zvdzb"><nobr id="zvdzb"></nobr></form>
    <address id="zvdzb"></address>

    <address id="zvdzb"><listing id="zvdzb"><menuitem id="zvdzb"></menuitem></listing></address>
    <address id="zvdzb"><address id="zvdzb"></address></address><noframes id="zvdzb">
    <listing id="zvdzb"><listing id="zvdzb"><cite id="zvdzb"></cite></listing></listing>

    <form id="zvdzb"><nobr id="zvdzb"></nobr></form><form id="zvdzb"><nobr id="zvdzb"><progress id="zvdzb"></progress></nobr></form>

    <address id="zvdzb"><th id="zvdzb"><meter id="zvdzb"></meter></th></address>

    關于土工試驗加壓要求的討論

    2014-02-20 11:25  來源:巖土網  閱讀:3443
    剛接觸土工試驗時,對加壓要求一直未能透徹明白。幾經思索、實踐與請教,略懂一二,現總結如下,以期拋磚引玉。

    關于土工試驗加壓要求的討論

    (注:鄙人愚見,以期拋磚引玉。)

    剛接觸土工試驗時,對加壓要求一直未能透徹明白。幾經思索、實踐與請教,略懂一二,現總結如下,以期拋磚引玉:

    總的來說,加壓大小=上覆土壓力+上部建(構)筑物荷載。

    例如,現有一土樣,取土深度為20m,現要知道土工試驗時加多大壓力合適。

    根據上述公式,結合巖土工程勘察任務書、建筑平面圖等資料,假設我們知道(也是下土工試驗任務書前應該知道的),建(構)筑物基礎埋置深度為6m,基底荷載標準值為500kPa,并假設土的天然平均重度為18kN/m3,那么合適的加壓大小基本就可以確定了,計算如下:

    按上述公式,上覆土重度為(20-6)×18=252(kPa),上部建(構)筑物荷載為500kPa,所以加壓大小為752kPa。

    一般來說,依此類推,每一深度的土樣都按上述方法計算加壓大小。

    但,工程實踐中,常并非如此,說明如下:

    1. 按老一輩工程師的習慣,100kPa對應1kg,即單位面積上(1cm2)加壓1公斤就是100kPa。所以,對于上述例題,6m處,即基礎埋置深度處土樣應該加壓5公斤。

    2. 18×5=90(kPa),約為100kPa,所以工程實踐中為更貼合實際并盡可能方便,常約定俗成為每增加5m增加1公斤,即上述例題中20m處的土樣通常加壓大小為7公斤(6~10m為5kg,11~15m為6kg,16~20m為7kg,21~25為8kg)。

    3. 因此,對于上述例題,本人在試驗任務書中對于該孔所有土樣寫的加壓要求是“6m加至5kg,每增加5m增加1kg”。

    4. 基礎埋置深度以上的土樣(對于上述例題為0~6m),一般來說,都是常規加壓。對于本人所在單位,常規加壓通常加至2kg,即200kPa。

    (暫完)


    (0)
    (13)

    我有話說

    全部評論(19)

    • 飛舞的森林發表于 09月15日 11:16這家伙很懶,沒有個性簽名!
    • 可否問您一下,100kpa對應1kg,單位面積上加壓1公斤就是100kpa這沒問題,但是我不解的是,我們加壓不會只是在單位面積上加壓吧?比如加壓面積可能是10個平方,那這里是不是應該是10公斤?
    點評:
    • 形意009發表于 03月21日 16:01這家伙很懶,沒有個性簽名!
    • 學習了
    點評:
    • 江湖一只花發表于 03月14日 11:42這家伙很懶,沒有個性簽名!
    • 學習了
    點評:
    • 寒夜暖陽發表于 03月01日 22:17這家伙很懶,沒有個性簽名!
    • 向你學習,我們馬上要做土工實驗了
    點評:
    • yzhli1407發表于 02月27日 17:49這家伙很懶,沒有個性簽名!
    • 很好啊。
    點評:
    • mchm發表于 02月27日 11:08這家伙很懶,沒有個性簽名!
    • 6m處,即基礎埋置深度處土樣應該加壓5公斤。上述例題中20m處的土樣通常加壓大小為7公斤(6~10m為5kg,11~15m為6kg,16~20m為7kg,21~25為8kg) 按照這個算法6~10m為6kg,11~15m為7kg,16~20m為8kg,21~25為9kg
    點評:
    • 591943401發表于 02月25日 18:24這家伙很懶,沒有個性簽名!
    • 111
    點評:
    • zhounengjuan發表于 02月24日 21:06每個人都活在對未來有所期待的現在
    • 采用ansys有限元軟件進行分析,假定基礎長寬均為20m,埋深6m,模型范圍為200×200×100m,在基礎豎面施加水平約束模擬支擋結構(不考慮支擋結構的變形),在基礎底面施加上部荷載500kp。最終計算得到的埋深20m處的豎向應力為491kpa。
    zhounengjuan發表于02月24日 21:07

    由于字數限制,無法上傳命令流

    點評:
    • ls_dizhi發表于 02月24日 11:45這家伙很懶,沒有個性簽名!
    • 我也很混亂啊 能否把意見收集一下,在發一個帖子呢 呵呵
    cheungfong發表于02月24日 12:19

    呵呵,我也是這樣想的,我盡快收集大家的指導意見,整合一下

    點評:
    • anonymous發表于 02月23日 12:20中行獨復?。?!
    • 不知道你做了多少試驗?對土力學了解多少? 加壓大小=上覆土重度+上部建(構)筑物荷載,這句明顯表達存在問題,“上覆土重度”應該是上覆土壓力。如果做三軸試驗,圍壓應該加到20處的上覆土壓力,軸向再施加附加應力。
    cheungfong發表于02月23日 13:44

    哎呀,呵呵,確實說錯了,應該是上覆土壓力。真沒做多少試驗,對土力學也不精通,所以才說“鄙人愚見,拋磚引玉”。 你說的這段話我完全贊同。 事實上,我已經發現文中我出現錯誤了,但是我改不了啊,不像QQ日志可以隨時編輯,這里已發表就沒看到在哪里可以自己改...

    cheungfong發表于02月23日 13:54

    非常不好意思,文中也忘了說明限定條件。本意上,文中針對的還是固結壓縮試驗。因為,我現在接觸到的都是黃土的壓縮試驗和濕陷試驗(而且這兩個試驗實踐中常融合在一起),所以文中嚴密性、邏輯性都有所欠缺。

    cheungfong發表于02月23日 13:55

    補充說明一下 單軸固結壓縮 目前暫時還沒有搞三軸

    點評:
    • w46185932發表于 02月21日 23:51這家伙很懶,沒有個性簽名!
    • 進來看看
    點評:
    • hero4110發表于 02月21日 14:59這家伙很懶,沒有個性簽名!
    • 上部荷載為500kpa,到20米經過應力擴散就沒那么大了。
    cheungfong發表于02月22日 09:45

    嗯,是的!理論上說,20m處土樣加壓大小應該為建筑施工完成后該深度處土所受實際壓力(自重壓力+附加壓力)比較合適。但是,工程實踐中為方便常簡化計算,而且加壓一般都偏大,畢竟偏大是允許的,而偏小肯定是不允許的。另外,我感覺偏大太多也是一種浪費。

    點評:
    • zzh121680發表于 02月21日 13:38這家伙很懶,沒有個性簽名!
    • “上覆土重度為(20-6)×18=252(kPa),上部建(構)筑物荷載為500kPa,所以加壓大小為752kPa” 這個計算明顯有問題。
    cheungfong發表于02月22日 09:45

    您說的計算有問題是指?

    點評:
    • xjncumt發表于 02月21日 11:13做一個老實巖土人...
    • 很多做試驗時都是慣性思維,不善于思考。 樓主喜歡思考,善于發現問題,值得大家學習。
    cheungfong發表于02月22日 09:46

    多謝肯定!

    點評:
    • lzx312發表于 02月21日 11:09這家伙很懶,沒有個性簽名!
    • 20m深度處,上部建(構)筑物荷載為500kPa,是否傳到這個深度還是這么大,值的考慮!
    陳華0000發表于02月21日 21:43

    是啊,附加應力是隨深度變化的!

    cheungfong發表于02月22日 09:48

    嗯,是的!20m深了,傳過來的應該沒有這么大。 理論上說,20m處土樣加壓大小應該為建筑施工完成后該深度處土所受實際壓力(自重壓力+附加壓力)比較合適。但是,工程實踐中為方便常簡化計算,而且加壓一般都偏大,畢竟偏大是允許的,而偏小肯定是不允許的。另外,我感覺偏大太多也是一種浪費。

    點評:
    • ucsvelpk發表于 02月21日 10:50這家伙很懶,沒有個性簽名!
    • 上覆土重度為(20-6)×18=252(kPa) 在估算上覆土重度的時候,是否應該考慮地下水的影響而取浮重度呢?
    cheungfong發表于02月22日 09:50

    嗯,是的! 理論上說,20m處土樣加壓大小應該為建筑施工完成后該深度處土所受實際壓力(自重壓力+附加壓力)比較合適。這樣考慮的話肯定就要考慮浮重度了。 但是,工程實踐中為方便常簡化計算,而且加壓一般都偏大,畢竟偏大是允許的,而偏小肯定是不允許的。另外,我感覺偏大太多也是一種浪費。 目前我們這里下任務書時一般都是按文中方式加壓的。

    點評:
    • aizhuzhu發表于 02月21日 09:08這家伙很懶,沒有個性簽名!
    • 真的很好的體會,支持?。?!
    cheungfong發表于02月21日 10:00

    多謝肯定!

    點評:
    • 巖下之議發表于 02月21日 08:30留白天地寬
    • 頂起。 雖是小體會,但非常實際,恐怕很多人在此方面都稀里糊涂,不知其究竟,人云亦云。
    cheungfong發表于02月21日 10:01

    多謝肯定!

    點評:
    • 11巖巖發表于 02月20日 23:08上進,上進再上進
    • 理論和經驗結合,相互權衡利弊,筆者的鉆研精神值得學習
    cheungfong發表于02月21日 10:01

    多謝肯定!

    點評:

    張芳

    張芳+加關注被關注:1684訪問量:18266
    碩士
    TA的評論分類經驗心得(1)行業觀察(0)熱點解讀(0)巖土雜談(0)
    TA發表的最新評論
    關于土工試驗加壓要求的討論
    剛接觸土工試驗時,對加壓要求一直未能透徹明白。幾經思索、實踐與請教,略懂
    閱讀(3442)2014-02-20
    最新關注TA的人1684人關注
    elehouelehouxiang96xiang96erpiziloveerpizilovehwhmeimeihwhmeimei19109144021910914402cyj18898299491cyj18898299491LPZ013LPZ013lai8675612lai8675612voroshilov88voroshilov881560262067115602620671qfwf666qfwf666527114596527114596vodka123vodka1232020054720200547dansuidansui1525878667715258786677ppkk12ppkk12zifan123zifan12313211450242132114502421567722106115677221061zhaojin-0630zhaojin-06301558711565015587115650dsa0425dsa0425rencl5979rencl5979
    掃一掃,關注微信
    两个男生在宿舍互口爽
      <form id="zvdzb"><nobr id="zvdzb"></nobr></form>
      <address id="zvdzb"></address>

      <address id="zvdzb"><listing id="zvdzb"><menuitem id="zvdzb"></menuitem></listing></address>
      <address id="zvdzb"><address id="zvdzb"></address></address><noframes id="zvdzb">
      <listing id="zvdzb"><listing id="zvdzb"><cite id="zvdzb"></cite></listing></listing>

      <form id="zvdzb"><nobr id="zvdzb"></nobr></form><form id="zvdzb"><nobr id="zvdzb"><progress id="zvdzb"></progress></nobr></form>

      <address id="zvdzb"><th id="zvdzb"><meter id="zvdzb"></meter></th></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