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zvdzb"><nobr id="zvdzb"></nobr></form>
    <address id="zvdzb"></address>

    <address id="zvdzb"><listing id="zvdzb"><menuitem id="zvdzb"></menuitem></listing></address>
    <address id="zvdzb"><address id="zvdzb"></address></address><noframes id="zvdzb">
    <listing id="zvdzb"><listing id="zvdzb"><cite id="zvdzb"></cite></listing></listing>

    <form id="zvdzb"><nobr id="zvdzb"></nobr></form><form id="zvdzb"><nobr id="zvdzb"><progress id="zvdzb"></progress></nobr></form>

    <address id="zvdzb"><th id="zvdzb"><meter id="zvdzb"></meter></th></address>

    關于《抗規》 “地震液化初判”規定的探討

    2016-05-25 13:12  來源:巖土網  閱讀:7568
    對于《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第4.3.3條第3款,液化初判公式的個人理解

    關于《建筑抗震設計規范》

    “地震液化初判”規定的探討

    《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4.3.3條第3款規定:飽和的砂土或粉土(不含黃土),當符合下列條件之一時,可初步判別為不液化或可不考慮液化影響:

    3  淺埋天然地基的建筑,當上覆非液化土層厚度和地下水位深度符合下列條件之一時,可不考慮液化影響:

    dudodb2………………………………………(4.3.3-1)

    dw>dodb3………………………………………(4.3.3-2)

    dudw1.5do2db4.5…………………………(4,3.3-3)

    式中:dw——地下水位深度(m),宜按設計基準期內年平均最高水位采用,也可按近期內年最高水位采用;

    du——上覆蓋非液化土層厚度(m),計算時宜將淤泥和淤泥質土層扣除;

    db——基礎埋置深度(m),不超過2m時應采用2m;

    d0——液化土特征深度(m),可按表4.3.3采用。

    4.3.3液化土特征深度(m)

    飽和土類別

    7

    8

    9

    粉土

    6

    7

    8

    砂土

    7

    8

    9

      注:當區域的地下水位處于變動狀態時,應按不利的情況考慮。

    對于該條第3款中的du,規范定義為“上覆蓋非液化土層厚度(m),計算時宜將淤泥和淤泥質土層扣除”。

    對此條的理解,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兩種看法:

    1、du只包含除砂土、粉土以外的非液化土層;

    2、du包含最不利水位以上的砂土、粉土及其它土層。

    根據施嵐青教授編著的《建筑抗震設計》注冊結構工程師專業考試專題精講第87頁相關內容(摘錄如下):

    (3)初判要求之三:地下水位、覆蓋土層滿足初判要求

    上覆非液化土層厚度是指地震時能抑制可液化土層噴砂冒水的厚度?!采w層厚度一般從第一層可液化土層的頂面算至地表。實際震害現場宏觀調查表明,砂土和粉土當覆蓋層厚度超過其界限值時,未發現土層發生液化現象。

    ……,當砂土和粉土的地下水位低于其界限值時,未發現土層發生液化現象。

    從該段描述可以看出,上覆非液化土層厚度是抑制可液化土層噴砂冒水的厚度,也就是可液化土層上部的不會發生液化的土層的有效壓重深度,當該部分有效壓重超過最低限值時,下部可液化土層將不會發生液化現象。

    按此理解,筆者自擬以下幾種情況,加以說明。

    例題1:某場地,擬采用淺基礎,基礎埋深1.5m,場地地表以下土層為砂土,最不利地下水位埋深3.5m,場地設計地震烈度7度。試對該場地地震液化進行初判。

    按上述規范條文理解,該場地可能液化的土層為3.5m以下飽和砂土層,其頂面至地表厚度即為du,取3.5m。其余判斷略。

    例題2:某場地,擬采用淺基礎,基礎埋深1.5m,地下水位埋深3.0m,場地地表以下地層分別為:①層,0~5.0m,粉質黏土;②層,5.0~20.0m,粉土。試對該場地地震液化進行初判。

    場地內第②層粉土,處地下水位以下,屬可液化土層,其頂部至地表深度范圍內屬非液化土層du取值范圍,即du取5.0m。其余判斷略。

    例題3:某場地,擬采用淺基礎,基礎埋深1.5m,地下水位埋深3.0m,場地地表以下地層分別為:①層,0~5.0m,粉質黏土;②層,5.0~8.0m,粉土;③層,8.0~12.0m,細砂;④層,12.0~20.0中砂。試對該場地地震液化進行初判。

    場地內地②、③、④層土均屬飽和可液化土層,應分層進行初判。

    對于第②層粉土,du=5.0,dw=3.5,d0=6,db=2,則有:

    du=5.0<d0+db-2=6+2-2=6

    dw=3.0<d0+db-3=6+2-3=5

    du+dw=5.0+3.0=8.0<1.5d0+2db-4.5=1.5*6+2*2-4.5=8.5

    則該層土需考慮液化影響。

    對于第③、④層土,因其上覆可液化土層頂埋深均為第②層頂深,即du、dw、d0、db均相同,判斷結論應為需考慮液化影響。

    例題4:某場地,擬采用淺基礎,基礎埋深1.5m,地下水位埋深5.0m,場地地表以下地層分別為:①層,0~5.0m,粉質黏土;②層,5.0~8.0m,粉土;③層,8.0~12.0m,細砂;④層,12.0~20.0中砂。試對該場地地震液化進行初判。

    場地內地②、③、④層土均屬飽和可液化土層,應分層進行初判。

    對于第②層粉土,du=5.0,dw=5.0,d0=6,db=2,則有:

    du=5.0<d0+db-2=6+2-2=6

    dw=5.0=d0+db-3=6+2-3=5

    du+dw=5.0+5.0=10.0>1.5d0+2db-4.5=1.5*6+2*2-4.5=8.5,滿足規范條件,則該層土可不考慮液化影響。

    對于第③層細砂,其上覆第②層粉土經判斷屬不可液化土層,可作其有效壓重,則該層土的du=5+3=8.0m,dw=5.0,d0=7,db=2,則有:

    du=8.0>d0+db-2=7+2-2=7,滿足規范條件,判別該層土可不考慮液化影響。

    dw=5.0<d0+db-3=7+2-3=6

    du+dw=8.0+5.0=13.0>1.5d0+2db-4.5=1.5*7+2*2-4.5=10.0,滿足規范條件,判別該層土可不考慮液化影響。

    對于第④層中砂,其上覆第②、③層土經判斷屬不可液化土層,可作為其有效壓重,則該層土的du=5+3+4=12.0m,dw=5.0,d0=7,db=2,同理可判斷出其可不考慮液化影響。

    綜上:筆者認為,《抗規》第4.3.3條第3款中的du,應為飽和可液化土層(水位下的砂土、粉土)上覆非液化土層(含水位以上的砂土、粉土及水位以下的經初判不考慮液化的砂土、粉土)厚度。

    以上論述,屬個人觀點,如有錯誤,敬請諒解!

    (0)
    (5)

    我有話說

    全部評論(5)

    • 284702306發表于 07月06日 15:43這家伙很懶,沒有個性簽名!
    • 關于鐵路工程軟基處理中,液化層,如地基處理采用打水泥攪拌樁,該怎么判斷呢?
    點評:
    • happyus2005發表于 06月27日 15:38這家伙很懶,沒有個性簽名!
    • 為何例題4的do取值不統一的呢?
    lsh_kai發表于07月09日 11:11

    因為d0下面還細分為砂土和粉土,粉土是 烈度-1,砂土是烈度。恩。所以d0 不統一。

    點評:
    • kinglakes發表于 06月17日 09:51這家伙很懶,沒有個性簽名!
    • 認同你的觀點。就上述例題4,結論是不考慮液化影響。若把題目略加改動,基礎埋深1.5米改為6.0米(深基礎),仍用淺埋天然土基的判別式,液化判別結論是不考慮液化影響。無需進一步液化判別。理由是上覆土層的應力制約了下伏可液化層是否液化,淺基礎改為深基礎,只是基礎埋深的改變,并沒有改變上覆土應力狀態。請大家參與討論,因為規范這個“淺埋天然地基”很多人理解的不一樣。
    點評:
    • feier0710發表于 05月26日 10:18這家伙很懶,沒有個性簽名!
    • 好貼!
    點評:
    • lxd198754發表于 05月26日 08:56飄過~
    • 學習了
    點評:

    任祥

    任祥+加關注被關注:1507訪問量:59076
    總工
    TA的評論分類經驗心得(5)行業觀察(1)熱點解讀(0)巖土雜談(2)
    TA發表的最新評論
    關于《抗規》 “地震液化初判”規定的探討
    對于《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第4.3.3條第3款
    閱讀(7567)2016-05-25
    關于對《巖土工程勘察規范》中水、土腐蝕性評價的一些見解
    對巖土工程勘察規范中水、土腐蝕性評價的個人理解(已修改)。 上次發
    閱讀(14719)2014-08-15
    山區公路涵洞設計之病害預防
    筆者根據回訪曾經設計過的山區公路涵洞出現的病害現象,分析其設計缺陷,并提
    閱讀(2715)2014-03-06
    最新關注TA的人1507人關注
    nibuzhidaonibuzhidao1816426372118164263721ccc_gaosccc_gaosluyu2008luyu2008ykz1212ykz1212y276700583y276700583jspdi100803jspdi100803luoguolunluoguolun平安普惠平安普惠xl00801216xl00801216wuzimawuzimacongpeitongcongpeitongluyao88luyao881525878667715258786677wolf5629wolf5629馬澤帥666馬澤帥666chinanimoochinanimoochenghai362chenghai362xuxingliangxuxingliang4youreyezonly4youreyezonlyqlz789qlz789ppijiappijiaplaymen_1982playmen_19821373400662013734006620
    掃一掃,關注微信
    两个男生在宿舍互口爽
      <form id="zvdzb"><nobr id="zvdzb"></nobr></form>
      <address id="zvdzb"></address>

      <address id="zvdzb"><listing id="zvdzb"><menuitem id="zvdzb"></menuitem></listing></address>
      <address id="zvdzb"><address id="zvdzb"></address></address><noframes id="zvdzb">
      <listing id="zvdzb"><listing id="zvdzb"><cite id="zvdzb"></cite></listing></listing>

      <form id="zvdzb"><nobr id="zvdzb"></nobr></form><form id="zvdzb"><nobr id="zvdzb"><progress id="zvdzb"></progress></nobr></form>

      <address id="zvdzb"><th id="zvdzb"><meter id="zvdzb"></meter></th></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