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7年的兩道考題看注冊考試命題的質量
2017年巖土工程師注冊考試已經結束,也見到了其考題,但沒見所謂的“標準解答”??偟挠∠笫且恍┛碱}的選項缺乏嚴密性和唯一性,題干語焉不詳,交代不清;也表明某些命題者的知識面狹窄,概念模糊。使考生在寶貴的2分多或7分多鐘時間里,還要琢磨命題者的原意、思路,甚至還得分析他可能錯在哪里,以便于按照他的錯誤回答,來換得這1分或兩分。下面以其中的兩道題為例說明之,由于沒有官方的答案,答案與解答都是我自己琢磨,努力猜測與迎合命題者的意思得到的,按照以往的經驗,這種估計往往是對的。
2017年上午案例14題
某高填土路基,填土高度5.0m,上部等效附加荷載按30kPa考慮,無水平附加荷載,采用滿鋪水平復合土工織物按1m厚度等間距分層加固,已知填土重度,側壓力系數
=0.6,不考慮土工布自重,地下水位在填土以下,綜合強度折減系數3.0,按《土工合成材料應用技術規范》(GB/T 50290-2014)選用的土工織物極限抗拉強度及鋪設合理組合方式最接近下列哪個選項?
(A)上面2m單層80, 下面3m雙層 80
(B)上面3m單層100,下面2m雙層100
(C)上面2m單層120,下面3m雙層120
(D)上面3m單層120,下面2m雙層120
答案:B
解答:
參見附圖1
附圖1
① 計算總側(主動)土壓力:,
選項B中:,較為接近。
②驗算最下一層筋材拉力:
,可見
③驗算第二層筋材拉力:,
可見:??梢娫谄渌鲗咏畈目梗ㄔ试S)拉力Ta均明顯大于拉拔力Ti的情況下,2%左右的差值是允許的。很明顯,其他各層都是滿足承載力要求的。
分析
這道考題的設計是好的,計算量不大,有足夠的考察寬度與深度??墒敲}本身敘述不清,意思不明,參數不合理。這種隨意性往往是命題者知識不全面,工程經驗不夠。例如這種完全柔性的筋材,其主動土壓力按取朗肯理論計算(見《土工合成材料應用技術規范》(GB/T 50290-2014)),即它顯然不是粗粒土,即使對于細粒土也是很偏小的,這就有黏聚力c的問題,而題中則沒有提及。
通常公路路堤都是放坡的,即使加筋路堤也是用加筋陡坡(傾角<),很少采用豎直的加筋土墻。題干與選項中沒有講清路堤的結構形式,只有從給出的“側壓力系數
=0.6”,猜測Ka為主動土壓力系數,假設路堤是加筋擋土墻結構。也沒有交代“雙層100
”是什么意思。揣摩命題者的意思十分費力,以上這些猜測、假設與試算就用去我的20多分鐘。另外,如果是將兩層“水平復合土工織物”按重疊的兩層布置,則對于內摩擦角只有
填土,真擔心它的錨固力是否能滿足,除非按照本附圖的對拉形式布置,但對于5m高的墻體,路面太寬也是浪費。
2017年下午案例17題
在黏土的簡單圓弧條分法計算邊坡穩定中,滑弧的半徑為30m,第土條的寬度為2.0m,過滑弧底中心的切線,滲流水面和土條頂部與水平方向所成夾角都是30°,土條水下高度為7.0m,水上高度為3.0m,黏土的天然重度和飽和重度
,問計算的第
土條滑動力矩最接近下列哪個選項?
(A)4800 (B)5800
(C)6800
(D)7800
附圖2
答案B
解答:
以土骨架為隔離體:水下土骨架按浮重度計,加上骨架上的滲透力。
①土骨架自重產生的滑動力矩:
②滲透力產生的滑動力矩:
答案為B
分析
關于邊坡穩定分析是按(飽和)土整體分析,還是按土骨架分析,在2000年的《巖土工程學報》上,幾個巖土工程界的權威爭得面紅耳赤,熱火朝天,現在仍有余波。主流的意見是應按水土整體分析,在各土條上加上孔隙水壓力u。那么此題若干選項的前提就是要求明確分析的對象。
當以土體為隔離體時(抗滑力部分扣除滑動面上的孔隙水壓力。),則滑動力矩為:
,它不在選項之中。
當以土體為隔離體,并且下游靜水位高于該土條的滑動面時(附圖3),超過高度為h3,則h3部分土重按浮重度計算。這對于扣除孔隙水壓力法和替代法都是一樣的。
,可是h3是未知的。
附圖3 附圖4
這是一個在黏性土坡的滲流問題,第i土條其實是在一個滲流場中的一個局部,亦即是一個流網的局部。并不是砂土的沿坡滲流問題,土條不同點的水力坡降是不等的,見附圖4。因而是假設與近似的,這也是對采用土骨架分析滲流土坡的主要批評。
命題者其實是使用了《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范》GB 50330-2002這一舊規范,5.2.6中規定:。其中Pwi是所謂的動水壓力(即滲透力J),
是第i土條水位傾角與底滑動面傾角。這是一個很荒謬的公式,因為如果水面水平,即
, 豈不是靜水也會有滲透力嗎?它飽受我們的批評,而在新規范中被取締了,沒想到又在這里還魂了。
考生們不怕考題難,也不怕不會做,通不過心服口服。就怕這種“昏題”——不知所云,漏洞百出。所以說,哪怕你大師兄來報考,我們有二師兄來命題。
我有話說
全部評論(18)
頂(0) |踩(0) |點評(0)
頂(0) |踩(0) |點評(0)
頂(0) |踩(0) |點評(0)
頂(0) |踩(0) |點評(0)
頂(2) |踩(0) |點評(0)
太靈活了,成腦筋急轉彎了都!
頂(1) |踩(0) |點評(1)
自己復習不到位,還怪命題差。
頂(9) |踩(2) |點評(1)
頂(0) |踩(0) |點評(0)
頂(0) |踩(0) |點評(0)
哈哈哈,馬屁拍得震天響也過不了,討論問題的地方,禁止拍馬屁!
頂(0) |踩(0) |點評(1)
頂(0) |踩(0) |點評(0)
我現在估分58,這道題要是按6000算,就正好60分了,希望評分員看到李老師的帖子!
感謝分享??!fxjtchina.com
頂(2) |踩(0) |點評(2)
頂(0) |踩(0) |點評(0)
和我一樣,當時怎么算都是6000,傻眼了
頂(0) |踩(0) |點評(1)
頂(0) |踩(0) |點評(0)
頂(1) |踩(0) |點評(0)
頂(0) |踩(0) |點評(0)
頂(0) |踩(0) |點評(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