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土注冊考試的一個策略
李廣信
據說自今年始,注冊考試案例考題將只有25題了,而不是含有5道選擇余地的30題。這樣,由于巖土工程門類復雜,涉及的行業很多;計算量普遍偏大,如果沒有選擇的余地,將無法發揮個人所長,而暴露其所短,最后分數和通過率都會有所降低。
注冊考試的案例題,原來是規定30題中選擇不超過25題,如果超過了,計算機將從頭審閱選項,到已選25題則停止;在人工復審評卷時也是如此。但實際上由于時間限制,極少見到有完成多于25題的考卷。三個小時25題,每題平均用時7分12秒,以這些年的考題的“繁度”,這種計算速度幾乎屬于超人。同濟大學有一個巖土工程的教授,對我說,他上午只完成了12題,下午就不考了。表1是總結了2005年到2010年的所有案例題考卷的的總結。由于近幾年考題的難度、繁度和昏度都有所提高,估計選擇率還會有所降低。
表1 2005~2010案例題的選擇率統計
凡是能夠通過機評而到人工復審的試卷都是其中水平較高者,以我的印象平均也不會超過22題。
多年來,評審試卷時都發現上午完成的題數少于下午,得分情況也是如此。估計是一些新考生上午沒有經驗,精神緊張;到了下午就熟練與平和了。
因而考題只有25題并不是沒有選擇的機會和余地,仍然會有3~5題的選擇空間。以往放棄率較高的是6、7、8章。6章中的土工結構涉及的行業太多:建筑、水利、公路、鐵路等;另外6章會有一些真正的難題;近5年來,第六章中的錯題、昏題很多,歷年的第18題幾乎都有問題。7章原來案例題是以基坑為主,可是近幾年地下工程(隧道)的考題增加,而這又正是以建筑業為主的考生們最不熟悉的部分。第8章中有些考題沒有規范依托,其解答相當偏僻。另外深淺基礎中的抗彎、抗沖切等計算量大,偏于結構專業,地基處理中的固結度問題理論偏難和計算工作量偏大,抗震中由于包括水利與公路等,也是放棄率較高的領域。
所以在案例題考試中,一開始就應定位于完成20~22題,這樣回避了自己不熟悉或者計算時間較多的題,每題的用時可增加到9分鐘到8分12秒,這樣正確率就會提高,避免了廣種薄收,也避免了那些用了10分鐘后發現做不下去的難題、生題對情緒的打擊。
盡管只完成20題左右,但不影響你填滿25題的選項,因為這樣可以欺騙計算機,增加了你通過機評的機會,而通過機評也就會增加通過注冊考試的機會。
首先,以往都有個別錯題在考試前各環節都沒有發現,并按錯誤選項輸入計算機;而在培訓評分員時發現原解答和選項是錯的,在培訓時就按正確的講解,評分員也就按改正后的解答評分,如20005年上午16題、2006年上午24題、2011年上午18題等。這樣就有以下三種可能的情況:
① 完成了20題,只填了20道選項,那一道錯題本來做對了,應得60分,但被計算機所淘汰,沒有進入人工復審,無法把失去的2分還給你,結果冤沉海底;
② 那道錯題做對了,由于得分超過60分,仍然通過了機評,復審又給加了2分,錦上添花;
③ 機評得分62分,人工復審時有一題被取消了2分,錯題平反又加上2分,結果通過了注冊考試,皆大歡喜。
所以只有通過機評才又可能平反,有的考生被評為58分,事后去申訴,發現確實是有一題他的解答對,而命題這的解答錯,但估計也難于改正了。
另一種情況是,有的年份通過率偏低,而人事部堅持通過標準必須是60分,這時對于有微瑕的考卷就專家組高抬貴手了,但前提仍然是通過機評。
根據多年的總結,案例題并非4選項各占25%,表2為多年的總結,可見選項C的概率要高得多,因而沒有計算的3~5題的選項無需思考,可用10秒鐘時間一律填C!
表2各年案例題選項比例表
我有話說
全部評論(10)
頂(0) |踩(0) |點評(0)
頂(1) |踩(0) |點評(0)
還真是這樣
頂(3) |踩(1) |點評(1)
頂(1) |踩(0) |點評(0)
頂(1) |踩(0) |點評(0)
頂(2) |踩(0) |點評(0)
頂(0) |踩(0) |點評(0)
頂(10) |踩(0) |點評(0)
同問啊
不建議這樣做,書寫公式并不會耽誤你多少時間,照著公式帶入數據還可以檢查一下,尤其算不出答案時,需要你從頭檢查,公式抄上了反而省時間,尤其是最后數據較多的我都會再重新計算一遍數據,確保這一題拿到分從是硬道理,最關鍵的是正確率,本人當年下午只答了17題,居然對了15題,否則也難通過。
沒風險,過來人明確告訴你。
頂(4) |踩(0) |點評(3)
頂(0) |踩(0) |點評(0)